2012年7月4日 星期三

釋字第 462 號

解釋公布日期:民國 87年7月31日



解釋爭點:限制公務員就懲戒提訴願之判例違憲?大學教師升等評審程序應如何?

 

解釋文

        各大學校、院、系(所)教師評審委員會關於教師升等評審之權限,係屬法律在特定範圍內授予公權力之行使,其對教師升等通過與否之決定,與教育部學術審議委員會對教師升等資格所為之最後審定,於教師之資格等身分上之權益有重大影響,均應為訴願法及行政訴訟法上之行政處分。受評審之教師於依教師法或訴願法用盡行政救濟途徑後,仍有不服者,自得依法提起行政訴訟,以符憲法保障人民訴訟權之意旨。行政法院五十一年判字第三九八號判例,與上開解釋不符部分,應不再適用。
大學教師升等資格之審查,關係大學教師素質與大學教學、研究水準,並涉及人民工作權與職業資格之取得,除應有法律規定之依據外,主管機關所訂定之實施程序,尚須保證能對升等申請人專業學術能力及成就作成客觀可信、公平正確之評量,始符合憲法第二十三條之比例原則。且教師升等資格評審程序既為維持學術研究與教學之品質所設,其決定之作成應基於客觀專業知識與學術成就之考量,此亦為憲法保障學術自由真諦之所在。故各大學校、院、系(所)教師評審委員會,本於專業評量之原則,應選任各該專業領域具有充分專業能力之學者專家先行審查,將其結果報請教師評審委員會評議。教師評審委員會除能提出具有專業學術依據之具體理由,動搖該專業審查之可信度與正確性,否則即應尊重其判斷。受理此類事件之行政救濟機關及行政法院自得據以審查其是否遵守相關之程序,或其判斷、評量有無違法或顯然不當之情事。現行有關各大學、獨立學院及專科學校教師資格及升等評審程序之規定,應本此解釋意旨通盤檢討修正。

理由書
       
人民有訴願及訴訟之權,憲法第十六條定有明文。此項權利,並不因其身分而受影響,此迭經本院釋字第二四三號、第二六六號、第二九八號、第三二三號、第三八二號及第四三○號等解釋在案,就人民因具有公務員或其他身分關係而涉訟之各類事件中,闡釋甚明。而行政機關行使公權力或依法設立之團體,直接依法律規定或經政府機關就特定事項依法授與公權力者,就該特定事項所作成之單方行為,不問其用語、形式,皆屬行政處分,此亦經本院釋字第二六九號、第四二三號及第四五九號解釋在案。
大學、獨立學院、專科學校教師分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及講師,有關教師之升等,由各該學校設校、院、系(所)教師評審委員會評審,大學法第十八條、第二十條及專科學校法第八條、第二十四條定有明文。教育人員任用條例就公立各級學校教師之任用資格有所規定,同法第十四條並授權教育部訂定「大學、獨立學院及專科學校教師資格審查辦法」,該辦法第七條及第九條規定,教師資格之審查,由學校教師評審委員會審核通過後,送教育部提交學術審議委員會審議決定,經審查合格者,始發給教師證書。至私立學校教師之任用資格及其審查程序,依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第四十一條,亦準用前開條例之規定。是各大學校、院、系(所)及專科學校教師評審委員會關於教師升等之評審,係屬法律授權範圍內為公權力之行使,其對教師之資格等身分上之權益有重大影響,均為各該大學、院、校所為之行政處分。受評審之教師於依教師法或訴願法等用盡行政救濟途徑後,仍有不服者,自得依法提起行政訴訟,以符憲法保障人民訴訟權之意旨。行政法院五十一年判字第三九八號判例:「依訴願法第一條規定,提起訴願,唯人民對於中央或地方官署所為不當或違法之處分致損害其權利或利益者,始得為之。至各級公務人員以公務員身分所受主管官署之懲戒處分,則與以人民身分因官署處分而受損害者有別,自不得對之提起訴願。」其與上開解釋不符部分,應不再適用。按憲法第十五條規定,人民之工作權應予保障,是以凡人民作為謀生職業之正當工作,均應受國家之保障,對於職業自由之限制,應具有正當之理由,並不得逾越必要程度。大學教師升等資格之審查,關係大學教師素質與大學教學、研究水準,並涉及人民工作權與職業資格之取得,除應有法律規定之依據外,主管機關所訂定之實施程序,尚須保證對升等申請人專業學術能力及成就作成客觀可信、公平正確之評量,始符合憲法第二十三條之比例原則。教師升等資格評審程序既為維持學術研究與教學之品質所設,其決定之作成應基於客觀專業知識與學術成就之考量,此亦為憲法保障學術自由真諦之所在。是以各大學校、院、系(所)及專科學校教師評審委員會,本於專業評量之原則,應選任各該專業領域具有充分專業能力之學者專家先行審查,將其結果報請教師評審委員會評議。教師評審委員會除能提出具有專業學術依據之具體理由,動搖該專業審查之可信度與正確性,否則即應尊重其判斷;評審過程中必要時應予申請人以書面或口頭辯明之機會由非相關專業人員所組成之委員會除就名額、年資、教學成果等因素予以斟酌外,不應對申請人專業學術能力以多數決作成決定。受理此類事件之行政救濟機關及行政法院自得據以審查其是否遵守相關之程序,或其判斷、評量是否以錯誤之事實為基礎,是否有違一般事理之考量等違法或顯然不當之情事。現行有關各大學、獨立學院及專科學校教師資格及升等評審程序之規定,應本此解釋意旨通盤檢討修正。又行政法院五十七年判字第四一四號判例,業經本院釋字第三三八號解釋不予適用在案,併此指明。
相關法條

462抄本(含解釋文、理由書、聲請書及附件)




3 則留言:

  1. (2012.7.6台北市大專教師職業工會-私校教師正義發言)
    私立大專院校教師受到校方諸多”不公不義”的對待,然而教育部官員都站在校方(資方)立場,漠視教師權益(讓過剩或將過剩的私校教師被學校殲滅!!),特利用此機會列出”三點沈重事實”,請工會代表替我們這些弱勢私立大專院校教師出聲,爭取應有的”公平正義”對待:
    (一)已取得博士學位的講師因為校方名額設限”無法升等”;而且校方藉由”已升等科大”及”評鑑委員提及學校講師過多”等理由,制定講師六年內未升等不予續聘之六年條款:最可笑是學校將學校各系”助理教授以上師資”最高比率設定為50%(該校已升格為科大;而50%是教育部規定最低比率),已取得博士學位的講師因此無法升等;而升科大後又提出”講師六年內未升等不予續聘之六年條款”。請問學校又不解開”升等名額限制”, 已取得博士學位的講師無法升等,這樣合理嗎?
    (二)「假產學案」氾濫:
    1.「假產學案」一般說法為「教師為了爭取”教師評鑑成績”,在學校的”威脅利誘”,自己出錢補助自己的”產學案”」;問題不在金額的大小(很多為5萬元),因為始作俑者為教育部,最低5萬元的產學案教育部才列計”學校績效。
    2.因為教育部只審文件及核銷是否完整,產學案的績效是如此地好達成,許多私立學校趨之若鶩,大量產出一堆「假產學案」(請問這跟學生考試,老師只管學生成績有沒有及格,而不管學生是否「作弊」的情況是不是一樣)。因此,某一要升科大的私立技術學院,於民國100年6、7月間可以短期間成案100多件產學案;而升科大後,更要求每位教師一年一案 (或二年一案),否則教師評鑑成績研究部份將少掉40份!!
    3.全世界最笨的教師在台灣:(1)因為只有台灣的教師自己核銷”自己的補款”,還被學校找麻煩,那可是教師自己的$$$$$;(2)只有”最笨的教師”不作「假產學案」=>拿不到教師評鑑成績、無法”名額外升等”、無法校外兼課及得罪校方(工作將不保)…
    4.*****當教師作了「假產學案」就成了「造假」/「騙子」教師,社會大眾可以接受「騙子」教師教育自己的孩子嗎?想一想,萬一我們的下一代都學我們「造假」,而等我們年老時(1)我們喝的飲水機的水,會跟水溝水一樣髒;(2)車子開到一半,輪胎全掉了;(3)電梯坐到一半,掉到地下室….=>因為我們這一代把他們教的便會造假 !!!!!!
    (三)學校濫用「教師評鑑辦法」:
    1.學校將教師教學、研究及服務輔導量化後得到一教師評鑑成績(佔90%),因為每個教師採的比例不同再加上”系科主任”有剩下的10%分數決定權,依學理而言早就造成很大的”偏差”,怎可直接作「分數排序」,並認定最後5%的教師為”評鑑結果不合格”;若這種方法可行,推薦(1)學生各科成績比照辦理;(2) 教育部評鑑各大專院校比照辦理=>都認例後5%為不及格;這樣合理嗎?
    2.教師評鑑辦法成績來源是否具「正當性」?:例如「假產學案」怎可以列為成績的一部份?

    【以上所列三點皆為事實,皆有「資料」可查】

    回覆刪除
  2. 「證照」(廢紙)氾濫:學生考取多少張「證照」於教育補助款及系科評鑑的「量化指標」之一,而學校/系科為爭取補助款、教師為了爭取”教師評鑑成績”,學校/系科紛紛增設「證照」點數的「畢業門檻」;但因為很多後段學校的學生程度關係較差,只能考取一些簡單的(選擇題式、題庫式)的證照,而且需要考取多張證照才能畢業;因此舉辦證照考試的機構(協辦的學校)都大發利市。
    問題是許多經濟弱的學生(已背負沈重學貸)還要付報考多張證照的費用(數幾千元以上),而這些證照在就業市場很多是「廢紙一張」,考取多張「廢紙」對學生及教育單位實質意義何在?
    煩請部長能否請各領域專家/業者(憑良知/良心),制定出「有用的證照-正面表列」,不要再眛著良心強迫學生浪費錢考多張無用的「廢紙」,那才是「功德無量」。

    回覆刪除